高精度稳态热计算

前言 

国际标准EN ISO10211:2017提供了两个三维建筑模型用于验证稳态热传导过程的数值模拟精度,本文以该标准作为参照,对OptFuture软件中的稳态热模块的计算精度进行评估

算例一 

算例一研究热桥中的热传导,热桥的存在导致系统整体热阻降低。所谓“热桥”是指处在建筑物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、柱、肋等部位,因这些部位传热能力强,热流较密集,故称为热桥。如下图所示,整个模型由铁棒和隔热层两部分组成组成,铁棒嵌入隔热层中,这里铁棒为热桥,靠近铁棒较长段的一侧为热表面,另一侧为冷表面。求解模型之后,计算得到冷表面上的最高温度,并将结果与对标值进行比较。

图 1:嵌入隔热层的铁棒背面(左)图和正面(右)图

正方形隔热层的热导率较低,为 0.1 W/(m·K),铁棒的热导率为 50 W/(m·K),其边界主要位于热环境中。冷表面和热表面均受到对流传热,冷热表面对流热换热条件如表1所示。
表1 冷热表面对流热通量

铁棒与隔热层相交部分的尺寸相对较小,但温度梯度很大,因此计算过程中细化该区域网格使结果更准确,图2为OptFuture稳态热求解的温度场,从云图可知OptFuture很好的捕捉了热桥的温度梯度。分析冷表面上的温度场可知,由于热桥的存在,冷表面上的最高温度高于环境温度。因此在工程实际中需要制冷的场景(例如冷库、冷链运输车等等)中,热桥(例如安装于冷库墙壁上的金属门把手)的存在将导致制冷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。
图2 算例一温度场
表格2比较了 OptFuture的数值结果与 EN ISO 10211:2017 提供的对标值,标准里规定,温度的计算误差不能超过0.1℃,因此OptFuture能够较好地满足标准规定的温度计算精度要求
表2 OptFuture计算值与对标值比较(单位:℃)

算例二 

算例二研究与外部环境隔开的两层建筑结构中的热传导,如下图所示,其结构由内墙、外墙、隔热层、水平结构和地板组成,需验证的值是一层内表面和二层内表面的最低温度。

图 3 算例二几何结构

一层内表面、二层内表面和外表面对流换热如表3所示。

表3 对流换热边界条件
材料属性如表4所示。
表4 材料热导率数据(单位:W/(m·K))
图4为OptFuture稳态热求解算例二的温度场,从云图可知,一层和二层内表面最低温度均位于墙角位置。表5将OptFuture的数值结果与 ISO 10211:2017 提供的对标值进行了比较,可以看出,相对偏差同样很小
图4 OptFuture稳态热求解所得温度场
表5 OptFuture计算值与对标值比较(单位:℃)

结论

以EN ISO 10211:2017所提供的稳态热算例为参照,使用OptFuture计算了两个三维稳态热算例并根据对标值对计算值进行评估。OptFuture稳态热计算结果显示,计算值与对标值的差异分别为0.06℃、0.03℃和0.18℃,相对误差均小于2%,表明OptFuture软件能够高精度地完成稳态热工况的分析

各位读者朋友可以通过我们的官方公众号(见文末二维码)或者客服微信群索取本文(以及以往所发文章)所提到的详细模型参数以及OptFuture模型。

客服微信
参考资料:

1.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, EN ISO 10211, Thermal bridges in building  construction – Heat flows 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– Detailed calculations (ISO  10211:2017), Appendix A, pp. 54–60, 2017.

error: